文章來源于:創客聯盟www.makerlm.com
培養創造能力,既要求異思維,又要求同思維。說求同思維,異議甚少,說求異思維,有些人害怕。甚至說,你去求異,豈不是要學生頭上長角、身上長刺。其實,這是對求異思維的一種曲解。吉爾福特提出求異思維有三個特性,即流暢性、變通性、獨特性。除這三個特性外,我想再加上一個“思想性”,以體現我們社會主義中國搞求異思維的特點,便于更好地對學生進行創造教育。消除一些人的誤會。
求異思維的“流暢性”,又稱“多端性”,就是要多角度,多途徑,多方向,多層次思考問題。作到敞開思想,百花齊放,左右逢源,多端思考。“變通性”,就是不被消極的思維定勢所束縛獲靈活機智,觸類旁通。善于根據情況的變化,作出不同的決斷。“獨特性”,凡新穎的、典型的、創造的、變革的,都具有獨特性。“思想性”,就是指流暢性,變通性,獨特性,都要符合社會歷史發展的規律,能辯證地思考問題,有利于學生健康成長。
“求異不是求謬,創新不是復舊”,講求異思維,決不是把學生引到反科學的邪路上去。求異,要透過事物的矛盾和對立面揭示真理,而不是透過事物的矛盾和對立面堅持謬誤。是非分明,不能以是為非,以非為是,從而混淆善惡。求異思維要求有思想性,而顛倒是非,混淆善惡,卻是反科學的,有害的,根本談不上有思想性。
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makerlm.com創客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