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個毛線啊 沒錯3D打印可以打印如發絲般的“毛發”了
3D打印發展也有幾十年了,從最初的笨重的機器,到現在已經有了功能強大的桌面級3D打印機;從最初的只能打印很粗糙的物件,到現在不輸傳統工業制造的精度;從最初的只是少部分人使用,到現在已經進入我們的生活從最初擠奶油式的堆疊技術,到現在的光固化技術,從最初的DIY模型玩物,到機械、生物、醫學領域的實用技術,都體現著3D打印技術的不斷進步。現在,人們對3D打印早已不再陌生了。最近,麻省理工媒體實驗室(Media Lab)的研究人員們又為3D打印點開了新的技能樹——他們讓3D打印模型長出了毛。
通過這種新技術,他們能在平面和曲面上打印出各種長短、粗細和不同方向的毛刷狀結構,3D打印模型也可以變得毛茸茸。這些纖細的毛發打印精度可以達到50微米,這與人的頭發直徑相仿。
挑戰纖細
為啥要打印這些毛?難道研究人們也在為日漸后移的發際線操心嗎?當然,用它打印個假發也未嘗不可,不過這可不是研究者真正的目標。挑戰毛發,能夠開拓出3D打印的新潛能。
像毛發這樣精細結構的打印,其主要挑戰其實并不在于3D打印機本身,而在于軟件的限制。如果用傳統的繪圖工具給幾千幾萬根纖毛一一建立模型,將會是一件非常費時費力的事情。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研究者們開發出了一種名為“Cilllia”的新軟件,使用者可以在幾分鐘之內定義好幾千根纖毛的角度、粗細、高度和密度,然后就可以打印出很多種帶纖毛的平面和曲面物體。
通過這種軟件,可以輕松調整3D打印纖毛的參數
功能多多
打印出一堆毛能做什么?用它做刷子嗎?事實上,對于這種結構精細的3D打印件來說,它實現的功能可遠不止如此。
研究人員們通過打印高密度的纖毛,從而使兩塊相互獨立的纖毛接觸之后產生足夠大的摩擦力,使之成為一種非常強勁的附著工具,就像我們平時使用的魔術貼。
當纖毛與豎直方向成30度角時,可以承受的拉力大概為8.4牛頓。相當于可以用來懸掛850克的物體,掛個鑰匙之類的小物件完全沒問題。
此外,當這些纖毛遇到振動,能實現的效果就更加豐富了。比如說,將纖毛裝在芭蕾舞小人模型的底部,再讓音樂產生的振動帶動它們在圓盤上“跳舞”:
3d打印毛發,頭發,3d打印模型,3d打印機,3d打印技術,納米級3d打印技術,3d打印工藝,3d打印制品
與此類似,研究人員還做了一個底部長著纖毛的來電提醒小風扇。將風扇放置在手機上,當手機振動時,風扇就會轉動:
如果再加上一個小麥克風來探測毛發的輕微振動,這些纖毛就又成了感知觸摸的傳感器。摸一摸下面這只3D打印的小兔子,LED燈就會亮起來:
傳送物體新方式
通過高度、角度和密度的精巧設定,這些3D打印的纖毛還能做到更多普通毛刷難以實現的事情——它們可以按預先設計好的軌道傳動物品。在一個大型平板上打印設計好角度、高度的纖毛,將小物體放置在上面,然后通過輕輕振動平板,纖毛就能帶動物體進行有規律的運動。
不同方向的纖毛可以實現不同的運動軌跡。
通過這種方法,還可以實現不同重量硬幣的分選,而且當晃動頻率改變時,最終的分類也會有所改變。
由此看來,讓3D打印“打個毛”,也真是個相當不錯的主意呢。
事實上,3D打印機已經可以打印到納米級別了,為了能使3D打印制品更加精美,德國的Nanoscribe公司推出了基于“直接激光寫入”技術,利用三維微觀在光敏材料的納米級3D打印技術。這種非線性的光刻技術開辟了全新的擴展應用數字化生產。與立體光刻3D打印工藝不同的是,Nanoscribe公司專業的GT 3D打印機可以自由定義打印層的距離和制造在亞微米范圍內的結構細節,令打印對象的表面光滑如鏡。所以別說“打個毛”了,比毛更細更小的都可以打印。
本文部分內容來源于果殼空間
我們的官方微信:CKLM88
e鍵打印(www.jm1688e.com)專注企業級3D打印服務(個人也可打印),是一個3D打印平臺,無論你我還是他,都能在上面進行3D打印的3D打印服務平臺。也可以動動手指,掃描關注我們e鍵打印微信公眾號。